佛典故事:《淨飯王泥洹經》
佛陀為父抬棺 盡孝道說無常
🌹當父親淨飯王臨命終時,身為人子的佛陀,如何送別父親,盡身為人子的責任?在《佛說淨飯王般涅槃經》、《淨飯王泥洹經》與《釋迦譜卷二‧釋迦父淨飯王泥洹記第十五》,記載了佛陀為父送終的情形。
❤️經中描述,淨飯王年老病重,群醫束手無策,大家都知道國王活不久了,內心都十分哀傷,但仍勸慰淨飯王放寬心。
🌼淨飯王在病榻上,告訴他的弟弟白飯王、斛飯王、大稱王以及大臣們,他很想見出家的兩個兒子悉達多(即佛陀)、難陀,還有侄子阿難、孫子羅睺羅。「吾設得見是諸子等,我病雖篤,未離生死,不以為苦。」大臣們聽到淨飯王思子心切,但也知道佛陀遠在王舍城的靈鷲山上,不可能馬上趕到舍夷國,因此紛紛淚如雨下。
⭐️為父親臨終說法
就在此時,佛陀用天耳聽到父王淨飯王思念的聲音,便與阿難等人,以神足通,猶如大雁王,上升到虛空,出現在迦毗羅衛城,來到父王宮中。佛伸出金色手臂,如蓮般的手掌放在淨飯王額頭,安慰道:「父王!您是戒行清淨之人,也已遠離心垢,今日應該要歡喜,不宜再憂惱了,應當一心思惟諸法真義。在這不牢固的世間中,生起堅固之志,以深植善根。父王今日應當要生歡喜心,雖然生命將盡,自可寬心而無罣礙。」
🌻淨飯王握住佛的手放在自己胸口上,他見兒子最後一面的心願已達成,合掌向佛陀說:「我瞻如來……我願已滿,心意踊躍,從是取別。如來至真,多所饒益,其有得見,聞所說者,此輩之等,皆是有相,大功德人。今日世尊,是我之子,接遇過多,不見捐棄。」說畢,淨飯王心無罣礙地往生。
💧當要送淨飯王去火化時,佛與難陀恭敬地站在父王頭的兩側,阿難跟羅睺羅則站在腳的兩側,這時難陀跪下來向佛說:「父王養我長大成人,請允許我為父王抬棺。」阿難和羅睺羅也一起請求,一個願替伯父抬棺,一個願為祖父抬棺。佛說:「想到將來世間的人非常兇暴,不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,我們就為未來的眾生樹立禮法,做個榜樣吧!」
☁️為後世立盡孝典範
當佛要親自為父王擔棺時,整個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,所有的山都大變動,這時欲界諸天都來奔喪,四天王也各帶領億百千眾來了。四位天王同時長跪,一起請求佛陀:「世尊大慈大悲,為將來不知孝順父母的眾生,示現親自擔父王棺,我們是佛的弟子,因為聽佛說法,意解心開,證得初果,因此我們應該為淨飯王抬棺。」佛陀答應他們的請求,於是四位天王化現成人的形相,以手擎棺,擔在肩上。這時舉國上下,所有民眾都放聲大哭。
🌱佛陀在送葬的行列前,親自手執香爐,步行到火化之處。這時在靈鷲山上的一千位阿羅漢,施展神足通來到佛前,向佛陀頂禮,並請問有什麼可以效勞的。佛便派他們速往大海中的小島,取回牛頭栴檀種種香木。
❄️接著,佛陀與眾人共同把香木堆積起來,再把棺木放在上面,點火燃燒。大家看到熊熊大火,不禁又傷心痛哭,這時,佛向大眾開示:「世間苦空無常,色身如同幻化,就像水中月、鏡中像,不要害怕燃燒的柴火很熱,欲望之火猶過於此。大家要努力修行,永離生死,才得大安。」
💌淨飯王的遺體火化之後,他的三個弟弟各以五百瓶乳滅火。火滅之後,大家一起收骨灰,放在金匱裡,然後建塔,懸繒幡蓋,及種種鈴供養塔廟。眾人請問佛陀:「淨飯王命終,生往何處?請佛陀為我們解說。」佛陀告訴大眾:「父王淨飯王是個清淨的人,已投生到淨居天了。」
🍏佛陀為父親淨飯王送終,可說是現代佛事的雛形。親人臨終時,如果沒有法師開示時,我們都可以為親人說法,讓他們對佛法生起信心,心無罣礙往生,而佛陀不僅為父說法,也為舉國上下宣說法義,令眾人心開意解,遠離愁悲憂惱。而淨飯王雖貴為國王,更是佛陀的父親,但佛事簡單莊重,在二千五百年前,已為我們立下典範。【法鼓山台南分院】
2018/12/10日。
📖摘錄自《人生》417期
延伸閱讀: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