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了一輩子醫生,他卻覺得自己不配做醫生
林可是一位經驗豐富的獸醫,他與動物打的交道,比人還多。可是,有一天,他突然發現,自己缺了醫德。
話說,林可從小就跟動物交上了朋友。他有得天獨厚的條件,因為他的父親是動物園的飼養員,上班都帶著他。耳濡目染之下,林可就學會了各種各樣的動物叫聲。有時候,動物園裡靜悄悄,只要林可學著動物一叫,“喔——”,動物們也都跟著一聲一聲叫了起來。
林可還能模仿八九種不同的鳥叫聲。他嘴一嘟起來,“咕——,咕咕”,便引來一群鳥回應。鳥一句,他一句,熱鬧極了。
有人琢磨道,林可是不是在學說話時,也順道學了幾門動物語?
長大後,林可報考了獸醫專業,當時可是冷門呢。老同學出於調侃,不約而同地稱呼他為“林獸醫”。林可畢業後,被分配到了縣城的獸醫站,給動物醫病。但他很快發現,他的“病人們”——雞、鴨、鵝、豬、牛、羊,醫得好跟醫不好,都是同樣的結局,很快會被主人宰殺掉。
林可最喜歡醫治寵物貓和寵物狗,因為醫好了還能體現他的價值。他不僅給貓狗看病,還給剪毛、修甲、洗澡、美容等等,把它們打扮得漂漂亮亮的,因此很遠地方的人都願意來找林獸醫。
縣城山清水秀,風景優美,林可平時消遣就喜歡拿著他的相機到山上轉。有一次,他無意中救治了一隻赤頸鶴,就順勢寫了一篇報導,沒想到引起了轟動效應。赤頸鶴很快成了大家關注的對象,吸引了很多人過來旅遊觀光。縣裡順勢開發赤頸鶴自然保護區,辦縣城特色生態遊。赤頸鶴也成了縣城的吉祥物。
林可成了紅人,有人叫他為“林教授”。
兢兢業業工作了三十來年,林可年紀也大了,就辦理了提前退休。不久,縣城來人要返聘林可去赤頸鶴博物館當館長。博物館旁邊還給他安排了一棟樓,做宿舍樓和工作室。據說,這是對縣城經濟做出重大貢獻才有的特殊待遇。林可覺得,能喚起大家對動物的愛護是好事,就欣然上崗了。
他把一樓做成了展覽廳。大家到博物館看完赤頸鶴的宣傳後,一般都會到旁邊的樓來看看,順便休息一下。
沒人參觀的時候。林可喜歡逗蟋蟀玩。一樓中間擺了一張長長的會議桌。桌上放了十幾二十個罐子,有玻璃罐,也有瓦罐,裡面裝著各個品種的蟋蟀。林可說,透過玻璃罐能欣賞蟋蟀活蹦亂跳,蟋蟀在瓦罐裡叫聲聽起來更清脆。
林可“吱—吱—”一叫,罐裡的蟋蟀也跟著叫,白天都能叫出黑夜的熱鬧來。當然,蟋蟀不是為了聽叫聲,有時候還要拿出來鬥一鬥。
博物館經常接待學校組織的參觀與學習。有一天,林可招待了三十多個小朋友。有些調皮的小朋友看到了蟋蟀,圍了過來。林可乾脆挑選了兩隻,鬥了起來。小朋友們見狀都激動不已,摩拳擦掌還不忘大聲喊“加油”。戰鬥形勢突轉,一隻蟋蟀被另一隻鬥脫了一條腿,和半個腦袋,很快不動了。大家頓時唉聲歎氣,也有不少人可憐蟋蟀的處境了。大家七嘴八舌議論著要怎麼辦。
突然有位小朋友說:“林爺爺不是做了一輩子醫生嗎?趕快救它啊!”大家齊刷刷、滿懷期望地看向林可。林可就像站在審判臺上,不知所措。他可治不了咽氣蟋蟀呀!
最後,在小朋友的一致請求中,林可為死去的蟋蟀辦了一個隆重的安葬儀式,並把它埋在了屋後的草地裡。其他蟋蟀也都全部放生了。小朋友唱著歌,蟋蟀們也跟著唱了起來,窸窸窣窣。
這事件對林可的觸動非常大。他本想通過自己的努力,引導大家愛護動物,結果自己還不如一群小朋友有愛心!他還常常自詡自己是動物醫生,自認為比誰都瞭解動物。可是,卻因一時無聊,拿動物的生命來鬥玩取樂。
這麼多年,他雖給動物醫了病,卻沒醫好自己冷漠的心。
他覺得自己不配當醫生!
撰稿:彩虹雲
編輯:悅色
轉載自:人生新視野
https://weibo.com/ttarticle/p/show?id=2309404858589260153163
本站註:佛弟子修學如來正法的知見與受用文章,其內容可能有若干錯誤,故只能作為參考交流、薰陶鼓勵之用,不為正見法理依據。
延伸閱讀:[懺悔、感恩、修行]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